骨質疏松癥是指骨頭失去大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從而出現許多小孔。隨著時間的推移,骨密度和骨強度下降,引起高度丟失和駝背,骨脆弱易折。脊柱骨折是骨質疏松癥骨折常見的類型,事實上,40%的女性在80歲前至少會有一次骨折發生。
大約在30歲時骨密度開始降低,盡管男性也會患有骨質疏松癥,但典型的患者還是老年女性,尤其是因雌激素減少而停經的女性。幾種危險因素會使一些人極易患上骨
質疏松癥:
遺傳和醫療影響
有幾類人患骨質疏松癥的幾率比其他人要高出許多:白種老年人和亞洲婦女,因為他們有家族遺傳史;瘦高體型的人;長期服用降低骨密度藥物的人群,這些藥物有激素類,類固醇,抗癲癇藥物,免疫抑制劑,抗凝劑和抑制甲狀腺激素的治療等;體內雌激素含量低的女性有很高的患病風險。
有幾類疾病會增加骨質疏松癥的患病風險:神經性厭食癥,慢性肝臟疾病,吸收不良綜合癥或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或代謝失衡類疾病,如貧血,糖尿病和血色病等;唐氏綜合癥,肥大細胞增多癥,骨髓瘤和一些癌癥,腎小管酸中毒,風濕等。
生活方式影響
以下幾種生活習慣的人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更高:每天攝入的鈣小于300mg(相當于一杯牛奶),尤其同時還有喝咖啡習慣;抽煙,每周有7 oz的酒精攝入量;維生素D攝入不足;久坐不動。
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標志,尤其是椎體骨折和髖部骨折。若脊柱的壓縮性骨折是由脆弱的椎體引起的還會導致患者背部疼痛。

在骨質疏松癥病情嚴重的情況下,簡單的向前彎曲動作就足以引起椎體粉碎性骨折,這種骨折會使患者身高降低和背部隆起,易發生在老年女性群體中,這種背部隆起又叫脊柱后凸,使脊柱的背部曲線更加夸張,患者看起來肩膀向前下沉,背頂部隆起放大。
初始的身體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大概估計出患者年輕時的正常身高;還有患者的日常姿勢和脊柱柔韌度,除此之外,還需檢查以下幾項:
• 骨密度測試:不屬于常規檢查,醫生只在懷疑患者已經患有骨質疏松癥或認為患者屬于以上高危人群時才會采取此項檢查?;颊咴谀贻p時采取此項檢查能夠盡早發現病情,盡早治療。
• 血尿檢查患者體內鈣濃度,血蛋白,無機磷,堿性磷酸酶和全血細胞計數(CBC)
• 全血細胞計數(CBC)中的白細胞數量可以辨別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 骨生成的生化檢查和其他臨床檢查
• 老年患者還要進行甲狀腺功能測試,血和尿蛋白電泳,以排除患有甲亢和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
• X射線能檢測出是否有骨折發生,若患者已丟失40%的骨量,X射線也能檢測出。
目前沒有治愈骨質疏松癥的方法,但近年來很多治療手段和一些保守方法對骨質疏松都有很好的療效,以保守治療最為有效,如:
補鈣
最基本的建議是增加鈣的攝入,可以通過改善飲食或服用鈣片,最好是在青年時期補充鈣質,因為人在30歲左右時骨密度開始下降。30歲之后,鈣有助于減少骨密度流失,減少骨折風險和增加骨的力量。
維生素D
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骨密度減小,骨折發生,可通過調節飲食增加攝入量。
體育鍛煉
每周五天,每天至少30分鐘的體育鍛煉可減少骨質的流失,最佳的鍛煉形式是負重類運動,如散步,有氧運動和簡單的舞蹈。
目前已有四種藥物獲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許可用于預防骨質疏松癥。無論采用哪種治療方法,患者都需與醫生討論其利弊:
• 激素治療即可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也能治療骨質疏松癥,它能減少骨流失,增加絕經婦女的脊柱骨和髖骨骨密度,減少骨折發生。
• 阿侖膦酸鈉:此二磷酸苷類藥物能預防骨折發生和降低骨吸收的速度。已有研究顯示二磷酸苷類藥物具有增加骨密度,降低脊柱骨和髖骨骨折風險的作用。
• 降鈣素:對于不能或不愿使用雌激素的婦女來說,降鈣素可替代雌激素,對于停經已達5年之久的婦女,降鈣素能增加脊柱骨的密度和減少骨流失。
• 雷洛昔芬: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是一類在人體某些部位具有類似雌激素作用的化合物,如在脊柱和髖部。SERMs可預防脊柱,髖部和整個身體的骨質流失。雷洛昔芬對脊柱的作用沒有雌激素替代療法或阿侖膦酸鈉強大。